1.28亿!大型医疗设备集采开始,只要国产

  • 2023-02-05 02:57:18

 

 

2023年开年首次大型医疗设备集采启动,进口限制延续。

 

01

设备集采又来袭,全部只要国产

 

1月18日,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《福建省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项目(2022年)公开招标招标公告》。

 

 
 
 
《公告》显示,此次采购的预算金额为1.284亿元,共分3个采购包。

 

采购包1最高限价:11,400,000.00元。采购标的为64排及以上CT,共3台。

 

采购包2最高限价:42,000,000.00元。采购标的为高端CT,共3台。

 

采购包3最高限价:75,000,000.00元。采购标的为3.0T及以上MR,共5台。

 

值得关注的是,上述3个采购包中,在“允许进口”一列中均显示为“否”。

 

 

 

 

据观察,去年12月,福建省部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项目(2022年)结果已经出炉。根据招标要求,64排及以上CT、高端CT、1.5T及以上MR、3.0T及以上MR等4个采购包,均不允许进口。
 
结果显示,除采购标的为1.5T及以上MR的采购包外,全部废标,废标理由均为“至投标截止时间止,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不足三家,按规定废标”。而中标的开普MR,单价为260万元

 

近期,福建省卫健委还公布了2022年第三、四季度福建省属公立医院医用设备购置信息。

 

公告中写到:为进一步推进医用设备采购信息公开,现将福建省省属公立医院2022年第三、四季度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(CT)、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(MRI)、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(DSA)、数字平板X线成像装置(DR)、医用超声设备、生化分析仪、免疫分析仪等7种设备购置信息予以公布,供各地各单位参考。

 

据观察,公开信息中包含购买单位、设备名称、生产厂家、供货单位、购置价格、主要配置等。其中,国产比例较高,医疗器械注册证号中含有“注进”字样的仅3款。不过,有20余款设备来自GPS三家,占总体的一半左右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02

国产中标比例攀升

 

 

近几年,安徽、福建等地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采的探索仍在持续推进,大型设备价格整体走低,国产占比明显提高。

 

2022年9月,国家医保局官网转载人民网文章《安徽省医保局:大型医用设备集采“安徽模式”两年省下4.5亿元》,介绍安徽省大型设备集采结果和成效。

 

据悉,截至2022年8月30日,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2021年度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已完成6大类9个项目39台产品开标评标工作,总采购金额约3.9亿元,预计节约资金约1.9亿元,节资率33%。此外,安徽省2020年度设备采购总金额5.3亿元,节约近2.6亿元。

 

其中,国产品牌的中标比例显著提升。

 

对比来看,安徽省2021年集采国产品牌中标8台,中标数量占比17.8%;国产设备(国产品牌和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)中标15台,中标数量占比33.3%。2022年国产品牌设备中标数量大幅攀升,国产品牌设备总中标数量达19台,在已经完成开标评标的设备中占比48.7%。

 

而福建省在前述集采中,更是明确规定,不接受进口产品。

 

 

03
政策加持,国产与进口之争愈演愈烈?
 

 

政策端在设备配置方面正不断加大扶持国产的力度。

 

2020年7月,广东省财政厅发布的《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567号提案答复的函》中明确,市(县)级以下医疗机构首次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,以及市(县)级医疗机构配置第2台及以上的、地级市以上的医疗机构配置第3台以上的、明确用于特定专科使用的,原则上应选择国产设备。

 

进口设备采购也将迎来更为严格的审核管理。

 

2022年4月,安徽省财政厅、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安徽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《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指出,将加强进口产品采购审核管理、从严审核进口产品采购事项。

 

根据《通知》内容,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和自有资金采购进口产品,必须有主管预算单位和设区的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的审批,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进口产品采购。此外,有关部门将从严审核进口产品采购,重点审查专家对项目采购需求的论证意见。不具体、不明确的论证意见,将无法通过审核。

 

政策扶持叠加技术突破,使得国产设备进院加快,国产替代趋势日渐扩大。而在政策变化以及成本、市场等多方考量之下,外资企业也在推进本土化进程。
 
去年6月,西门子医疗中国宣布将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,此外,总投资达30亿元的上海实验室诊断工厂预计于2022年底正式落成,这也是西门子在亚太地区的首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。此外,临港美敦力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已正式启动,将建设心血管高端医疗科技研发和生产本土化基地,预计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。据悉,这也是其首次将核心业务制造投向中国。

 

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,头部跨国企业的地位长期难以撼动。而中国市场的国产与进口对垒,也将持续。对于国产品牌而言,爬坡的路还要继续下去。

 

来源 | 赛柏蓝器械 

撰文 | 新月

 

- END -

【声明】 本文内容转载,湖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不对其准确性及观点负责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27-87839969,我们将立即处理,以保障各方权益。

 

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网站新闻结尾.jpg

 

栏目

搜索